



①夕暮的霞
沉溺于这片
老城南旧区——
这自古称为彩霞街的上空
风,轻拂着
尚显黯淡、高悬的霓虹灯
微光初绽
香草的春气
在暮色里,
在柳的轻挑中
蔓延、回甘
仲春时节
纵横的陌巷
古朴依旧
裹挟着老房的厚重
沉淀着岁月的沧桑
井坛、青石桥、藤花
在春的舒展间
无声交织
传递着悠远与现代的气息
翠叶斜枝间
鸟落栖鸣
为青石路的悠长
添了抹灵动生气
②窄 细长
是十几条陌巷的印记
高跟鞋的脆响
从巷头 荡至巷尾
还有那 零散的
脚踏车的铃声
清脆回悠
暮色渐浓 喧闹归于沉寂
边铺灯影
与旧木门上悬挂的烛影
交相辉映
轻拂的晚风
裹挟着街铺的烟火气
弥漫着春的絮语
合谱着市井方言
③这里
是儿时罕至却嬉闹欢畅的乐园
是阿公阿婆安居的巷
那沿街的小铺面
那两层的小楼
那不足三米宽的窄巷
阿妈 曾用南京老城南语
唤它——小彩儿街。
轻轻穿梭、漫步,
感受这久违的气息,
仿若旧时,
童年的时光。
东西走向的河水,
依旧清澈,
青石拱桥,
岿然如初。
那桥的左边,
又是另一条巷的开端。
④小手印还在,
那是童年顽皮的存证
印在老馄饨铺外
窗下的水泥墙上
落满灰尘,封存着时光。
童年的嫩柳已老,
铺边的树轮,愈发粗壮。
那小手印——
嵌在墙上,从未长大。
还记得吗?槐树下的我,
也是这般春日,
趁着暮色,偷过拱桥
只为与小丫
各执一柴火棍
共燃于馄饨炉膛
火苗跳跃
开水沸腾
冲泡出碗中猪油与葱花的混合香气
驱散了未读书本
将被责骂的忐忑。
柴火映透了
两张稚嫩、开心的脸
加一碗喷香的馄饨。
新砌加固的窗下水泥墙上
小丫说:“印个手印吧,
十年后,看看它是否长大”
⑤手印依旧小巧
原样未改
可几个十年过去
槐树皮愈发粗糙
枝叶愈发繁茂
树边小房里
馄饨铺里的小丫呢?
烧火棍的柴堆不在
没有了 燃木的芬香
⑥又是一碗猪油馄饨
汤面些许葱花浮飘
半新的木桌上
一个中年妇女
端上来 并礼貌的问——还要辣油啊,
这个罐子里有。
不是那童稚的音
是城南的方言,
也许……?
小丫???
礼貌的微笑,
没有回答。
记得小丫的爷爷
也是这样问候顾客
——还要辣油啊!
味道 流过了时间
馄饨 缺了童香味
而另外一木桌
又一个小丫
在灯光下写着作业
⑦青石拱桥边
又添几株翠柳
那时争闹的鸣虫呢?
桥,还是那般
坚固结实
虫已老去
已不记得 那时淘气的我
而我
此刻又在
桥的腰上缓步慢行
伴着虫的后代
聆听它们的鸣乐
⑧暮色渐浓,街巷半寂
只落孤独的步音
巷,从首载尾
一悠轻叹!!!








~江南宁府徐泽楠
25 08 07
自由古风
引:应江苏诗歌网要求填个人简历,即兴创作。
秦淮一钩翁,独线揽月风。金陵门下守长空。夫子庙,偷诵圣贤钟。偏嗜天曲飘柳风,舟独思诗盅。卷袖金盏醉鱼酥,钓起一桥两月酒文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