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27】||紫色的失望——《绝望》赏析
作者:蔡启发 发布时间:2024-04-20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1

读诗【27】||紫色的失望

       ——《绝望》赏析

□蔡启发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有句名言说的是:对于一切事物,希望总比绝望好。当我读着李建军这首《绝望》时,越发产生了对希望的意思要去作一番认知。是的,所谓希望:指的就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所以,这《绝望》没有呈现失败背叛,或者失去自信心,以及负面情感的特性。

 

“在森林迷宫的尽头/有一座死去的石屋/我与她从未相遇/像融化在夕光里的蝶翅”。诗的第一节是着重描写“我”在森林里走迷宫,什么也没有遇见过的情形。所呈献的一些情景就是通过“从未相遇”来传递出来的。这里没有看出《绝望》信息,最多算是带点失望的色彩。

 

“一场天火消逝了麦子/一阵狂风荡涤了灰尘/一粒焦黑的奄奄一息的种子/像她墨色的守望的眼睛”。诗的第二节也没有看出有什么《绝望》的迹象,如果硬说有的话,则是有失望的色彩延续。“天火”和“狂风”这些自然界的各种大事件变幻,是让人不测和难以预料的,但是,它却显示了诗人畅想或者遐思的一种阔境,即使说这里有顶点儿《绝望》的味道,那这个《绝望》我敢说:也是“紫色的失望”。

 

可能是在李建军的心里描摹中,有一种刻意的违避《绝望》吧?而诗中层层剥开也好、节节打开也罢,都是借用失望的诸多物象转兑成意象,认识主体事物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形成或加工出的形象思维。于是就有:“让青黛的山布满血丝色/羊肠小道飞向悬崖绝壁/让漫天的水弃舟而去/腥味的鱼干晾在树林上”。这一连串的想象空间,诗人的博大,不是心存高远和意守平常吗?

 

一般理解,意象就是在创作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借用一些景物来表达的技巧。我们知道这叫隐喻,也说借景抒情,并且从中寄托情思。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是。物象就是指被创作中所需的对象采用人格化的描写。其主要目的是塑造托物、言志、说情,以至传达出一种心声。

 

“雾霾与车流像成吨的弹药/狂轰滥炸希望的血管”,“纤弱儿童以刺盲的眼珠/看见,紫色的绝望的抒情”。是的,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盼到了一天雾霾的散去却又迎来了车流拥堵,希望的落空,几乎变成了一次次的失望,更是这无数失望的累加,使得“黑黝黝的蚂蚁”们,要躲在那“大水淹没过的浮草里”,唱着无声的《绝望》之歌。这最后一节的两行诗,虽字简却意味深长,为全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谱写出了诗人悲悯性的情绪,也升华了诗歌的内涵。一不小心,又将人引入他“紫色的失望”里!

 

 

 

 

【附原诗】绝望

□李建军

 

 

 

在森林迷宫的尽头

有一座死去的石屋

我与她从未相遇

像融化在夕光里的蝶翅

 

一场天火消逝了麦子

一阵狂风荡涤了灰尘

一粒焦黑的奄奄一息的种子

像她墨色的守望的眼睛

 

让青黛的山布满血丝色

羊肠小道飞向悬崖绝壁

让漫天的水弃舟而去

腥味的鱼干晾在树林上

 

雾霾与车流像成吨的弹药

狂轰滥炸希望的血管

扶起白发老人,扶不起良心

纤弱儿童以刺盲的眼珠

看见,紫色的绝望的抒情

 

嘿!大水淹没过的浮草里

爬出一只黑黝黝的蚂蚁

 

 

 

 

【作者简介】

李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黄岩区作家协会顾问,台州市作家协会诗创委副主任。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星河》《天津文学》《诗选刊》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飞翔的泥土》《拯救冬天》。曾荣获《海外文摘》文学奖等奖项。

 

 

【作者简介】

蔡启发,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协诗创委副主任。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美国《休斯敦诗苑》等报刊。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等三十多次。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中国-希腊、中国-葡萄牙、中国-西班牙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蔡启发
    加入时间:2022-06-07
    所在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蔡启发,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九部。迄今在美国《休斯敦诗苑》菲律宾《联合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绿风》《上海诗人》《朔方》《中国诗界》《星河》《国家诗歌地理》《海外文摘》《天津文学》《牡丹》《诗选刊》《西部散文》《北部湾》《诗林》《当代诗歌》《火神》《廊坊文学》《辽宁散文》《固原日报》《川东南周末》《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原州》《哈达山》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评论文章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钱塘江诗会征文三等奖、香港第二届紫荆花杯优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30多次。获《关雎爱情诗刊》评论奖后加盟该刊任执行编委。曾任全国黄芽杯诗歌大赛评委、电力杯廉政文学大赛评委、乌药杯诗歌大赛评委、妇女干部论文赛评委。现任《大别山诗刊》特邀评论,《诗原野》顾问兼编委,乌托邦诗社编委,《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应邀于2019年7月参加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
    进入诗人主页